浅谈加强地勘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doi: 10.20008/j.kckc.2024s2048
李银辉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河北 邯郸 056000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enterprises
LI Yinhui
The First Bureau of Geologlcal Exploration Administration,Handan 056000 , Hebei,China
摘要
当前地勘单位处于事企分离期,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企业法人主体担负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高效运营保值增值的重任。本文对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制体系、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At present,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re in the period of separation from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legal entity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they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dependent management,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profits and losses,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apprecia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The necessity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manage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putting forward the consciousness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legal system,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0 引言
近年,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化,各地勘单位进一步加快了事企分离,转企建制的步伐,实行了不同形式的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国有资产管理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地勘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具有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特征还不明显。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使地勘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地勘单位事转企发展方式的需要,必须对地勘单位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广泛思考和研究,摸索实现资产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资产管理的功能与作用。
现就地勘单位资产的概念、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地勘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探讨如下:
1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概念和管理体制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属国家所有,由地勘单位占有、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是地勘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国家调拨的资产,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国有资产归国家统一所有,由政府监管,单位占有、使用。且单位作为法人主体,担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高效运营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管理应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利于地勘单位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2023年1月,财政部公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其中增加了“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等要求(张晓敏, 2024),处在事企转型期间的地勘单位普遍面临资产不实、资金短缺的问题,转型基础薄弱。借此契机,要进一步摸清资产底数,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地勘单位普遍存在项目分散、设备老旧,应收账款存量大、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通过对国有资产的清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提出专项解决方案,进行必要的设备淘汰更新、加快资金流动效率、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刘明中,2024)。
1.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提升营运能力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 2023年 6月印发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均将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整合重组作为改革重点工作,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地勘单位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市场化程度已经有一定的好转,但资产配置还滞后于市场需求,以致制约了地勘单位的市场化进程,例如资金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设备更迭不及时,在新兴领域丧失竞争力;长期挂账应收账款金额过大造成资产质量不高;创新意识薄弱,研发投入力度小,没有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动能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能在管理制度上规范化,更能够针对不同资产类型,采取不同的优化方式,并将管理重点放在提升市场营运能力上,以此激发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1.4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地勘单位管理能力提升
事业性地勘单位要深入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将国有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预算资金形成资产的全链条管理机制(卢飞凤,2021)。事企转型期地勘单位要推进资产管理与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统一。一是预算管理是实现经营计划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的编制能够提前控制风险,预算全过程的监督,能够及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各类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防范资金风险的发生,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财务管理将国有资产数据化和指标化,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国有资产的价值变化,对抵消无效资产要及时进行清理,对现有资产要加快盘活周转,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同时要关注财务杠杆,避免资不抵债的情况出现。三是绩效管理是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出台相关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张颖, 2021)。无论是预算一体化制度的执行,还是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的运用,在提升地勘单位管理能力方面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各类管理制度的运用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进步,同样经国有资产管理后实现的资产盘活、资金回笼、应收存货周转率提升、资产负债率降低等实效也有利于提升地勘单位的管理能力。
2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对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得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有资产严重不实
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地勘单位国有资产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现象。部分资产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差距较大,特别是只设会计集中代理核算而缺乏基层会计项目核算的单位,由于地勘单位施工分散的特性,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制约,加之基础管理工作粗放、人员素质、责任心以及制度的缺失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账务失真,账面反映的资产内容与实际状况大相径庭。
2.2 国有资产配置不公平
由于中国地勘单位资产购置资金来源较多,但是却缺少有效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和定额标准,从而导致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毛程连和程北南,2006)。地勘单位在地质勘探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近些年地勘单位发展不平衡的同时也将资产配置不公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地质勘探活动的专业性决定了地勘单位资产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尤其在当下事企分离、国企改革的浪潮下,资产配置的不公平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也是目前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2.3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地勘单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国有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由于地勘单位现有的一部分国有资产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无偿划拨或低价取得的,许多单位完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加之近些年传统地勘市场的萎缩和转型发展,陈旧的设备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造成地勘单位资产闲置与短缺的现象并存。新设备的采购流程复杂、技术人员的短缺、市场融合率低又进一步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2.4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明晰,使国有资产购置与处置处于失控状态。有的单位未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在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手续前提下,随意变卖、转让、更新、报废、甚至贱价处置国有资产,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更为腐败提供了土壤。有的单位在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合作的时候,不按规定报批,对涉及的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不对产权进行协议约定,致使他方对国有资产长期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单位资产管理理念狭隘粗放,只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管理,对无形资产(专利、勘探成果)没有足够的认识,管理只停留在技术部门的申报和记录,没有系统性的资产价值研判和应用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科研投入力度的增强和高新技术企业范围的扩大,无形资产在不久将来会成为地勘单位不可忽视的资产。
3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国有资产管理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地勘单位长时期按照事业体制运行,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公益性职能不分,地勘单位因其社会功能的特殊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上较为独立,依托地勘单位开办了各类经济实体,人财物长期以来独立管理。也正是这样的历史发展模式,使得地勘单位现存国有资产中有一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不仅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甚至还成为了发展的“包袱”。计划经济思维、“等靠要”思想在地勘单位中仍然存在,固化的思维也造成了很多地勘单位对非经营性资产放任不管,资产的低效利用和管理上的漏洞使包袱越背越重,严重制约地勘单位的发展。
3.2 多头管理,职能不清
地勘单位普遍成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是地勘单位的全额出资人,地勘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长期以来地勘单位更多承担的是社会责任,履行能源勘探的职能,需要资金、设备、人员就向国家申请,至于产权的归属、如何有效管理则无人问津,逐渐形成了国有资产只采不管的现象。由于地勘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地勘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一些单位都没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多为多部门管理,或由使用者负责管理(吴宝云,2021);一直以来,在国有资产管理责任、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上没有明确,导致地勘单位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清。
3.3 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一是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现有的制度建设无法满足实践需求,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而局部性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互有矛盾(景文,2023),造成实践应用中的困难,导致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执行多个标准,管理不明晰。二是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由于地勘单位行业特点,地域分布广,国有资产很难集中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主体不清晰,而往往受思维的局限性影响,管理者多重使用轻管理,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实,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浮于形式。三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配置缺少合理的配置标准和透明、规范的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资产使用缺少效率评价标准和方法,从而无法准确评估资产创效能力;资产处置缺少指导性的处置程序和处置途径,从而可能产生资产的不合规处置和流失。
3.4 缺乏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
地勘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意识薄弱,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仍在完善,许多具体制度和事项还在落实,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与国有资产总量和资产管理日常事务严重不匹配,部分地勘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由其他职能部门兼管,不再单独设置资产管理专员,悬殊的管理力量致使部分地勘单位很难准确高效的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年终审计,对资产数量和资产效益的评估不能做到准确核算,对资产状态不能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弱化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另外资产管理人员多沿用旧管理思维,专业知识和责任意识缺乏,使地勘单位在资产管理的整体理念得不到提升。
4 加强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增强地勘单位全员参与资产管理意识,落实责任制,建立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三联动,明确各岗位职责,提高职工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知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资产管理专员的培养,利用多种平台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文件、制度、法律法规、业务流程进行宣传;有效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对资产实现高效管理;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尤其是资产后评价效果优良的负责人员要进行经验的交流,并依据制度给予奖励,引到各部门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
4.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制体系建设
因地勘行业的特殊性,鉴于目前地勘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建立制定《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从立法上规定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程序、内容、组织形式、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使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便于新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地方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4.3 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加强地勘单位产权管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国有享有资产的所有权,地勘单位仅享有使用权,产权管理的加强,改变过去所有权和使用权混为一谈的模糊概念,有利于明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责利,能够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有利于各部门各司其事。同时加强了国家对资产的监管,保障了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防止资产管理混乱和人为流失。
4.4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4.4.1 坚持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地勘单位资产核算账目,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建立使用、管理、核算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资产账目清晰准确;严格执行资产购置、报废处置的审批制度,预防未经审批先处置事项; 对资产进行全面账务梳理,结合司库体系建设和 “两金”压控工作,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对往来账款的管理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并确立具体清欠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单位考核和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周海民和程光,2021)。
4.4.2 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往往出现在不能同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协调统一上,这会导致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以及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功能的弱化。想要实现资产增量的控制,首先要做好预算安排,这是关键所在。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处理好存量和增量资产的关系,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4.4.3 制定资产配置标准
制定合理的国有资产配备标准,对于解决资产配置不平衡问题至关重要。但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详细调研,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根据类型、地区、经济环境的不同,遵守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机动,可采取“先大后小、先点后面”的方法,按既合理又可行的方式编制。
4.4.4 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严格资产处置审批,规范资产处置过程,增强资产处置透明度。要建立健全地勘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流程及权限制度。同时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引入资产评估和竞争机制,实行评估后公开竞价转让,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4.4.5 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机制,结合单位战略规划,突出关键绩效指标,分类精准考核。引导地勘单位树立“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氛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全面反映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现状(杨晓玲,2022);另一方面通过体系的反馈,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实、盘活、用好地勘单位国有资产,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5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机制
地勘单位的管理领导要深刻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及时配备具有综合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郭晓红,2024)。通过人才招聘或专业培训,提高现有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资产管理能力;合理配置管理部门职能,明确所涉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责任和考核标准,定期公开考核,利用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资产管理约束,塑造一支业务精、作风正的新时期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当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忠诚卫士。
5 结语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配置率,提升地勘企业运营能力,对事企改革转型阶段的地勘单位获取市场影响力,开拓新的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将为其市场化运行提供保障;要在深化认识、完善法治体系建设、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围绕资产管理的财务预算、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充盈人才队伍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高质量发展,继而落实地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郭晓红. 202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1):137-140.
景文. 202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 上海轻工业,(2):58-60.
刘明中. 2024. 强化专项审核, 推动资产盘活[N]. 中国财经报,2024-2-29(3).
卢飞凤. 2021. 以法治建设引领全面深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1):1-4.
毛程连, 程北南. 2006.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 社会科学,(5):61-66.
吴宝云. 2021. 基于加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商业观察,(14):82-84.
杨晓玲. 2022.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5(14):49-51.
张晓敏. 2024. 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中国农业会计,(3):43-45.
张颖. 202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探讨[J]. 投资与合作,(1):166-168.
周海民, 程光. 202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实践探[J]. 财务与会计,(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