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质信息化助推“数字政府”建设
doi: 10.20008/j.kckc.2024s2079
余国良1 , 齐娟1 , 闫亭廷2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宁夏 银川 750021
2. 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调查院,宁夏 银川 750021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zation in Ningxia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government”
YU Guoliang1 , QI Juan1 , YAN Tingting2
1. Geological Bureau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Yinchuan 750021 , Ningxia, China
2.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stitute, Yinchuan 750021 , Ningxia, China
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各类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整合各行业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和解决信息畅享不通等问题,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科学的数据共享格局。本文以宁夏地质信息化建设为例,系统分析了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迫切性,阐述宁夏地质信息化建设过程、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服务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些发展方向,以期在地质信息化助推地方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有所借鉴。
Abstract
Today, the modem world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Relying on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l kinds of data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overnment is carried out to integrate data from various industries, break data silos, and solve problems such as unsmooth information sharing, gradually forming a unified,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pattern. Tak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geology in Ningxia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urgency of digit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elaborates o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geology in Ningxia, the problems it faces, and som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overnment in the futur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digital government through geological informatization.
0 引言
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与数字化紧密相连。数字政府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支撑下,以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进行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开展公共管理等事务(韦斯特,2011吴建南等,2021)。当前,全球正处于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而数字政府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更是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发展的“四梁八柱”(张艺馨,2022)。早在 2016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提出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国各地掀起数字政府建设热潮,相应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如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宁夏“我的宁夏”综合事务办理平台,开启不见面办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流程复杂和缓慢等问题。2021 年宁夏政府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率先建成省级统一云平台,全区统一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基础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了与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全面对接,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 年 4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先导性工程,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科学解决政务繁杂、数据孤岛等问题(曲延春,2020王泽坤和蔡德发,2023郭昭和郝保权,2023)。
地质资料作为对地质现象的直接记录,是地质工作者长期在野外进行勘查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智慧结晶,为区域地质环境调查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郑思聪,2022)。传统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标本、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但这些地质资料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信息分散、研究不足、数字化滞后、缺乏共享和共享服务能力(刘忠明等,2015安天浩等,2021)。基于此,需要参照地质资料管理标准体系、数据库建设体系、平台构架建立指标体系完成地质资料数字化,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其次,地质资料作为自然资源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本质,为社会经济建设以及政府单位间协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保障,对“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基础辅助支撑。本文以宁夏地质局为例,探讨地质信息化建设服务宁夏“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些方向研究。
2 地质信息化是时代的选择
2.1 地质资料的数字化
传统馆藏或收集的地质资料绝大部分是以文字、图表等纸质媒介进行存储(刘瑞,2022),但传统纸质资料档案多形成与十几甚至几十年前,长时间存放,存在受潮或老化,字迹模糊不清,地质记录数据无法清晰辨认等后果,部分档案资料经过反复借阅存在破烂不堪现象。对于同一档资料,一旦被人借走,其他项目或个人需要查阅时就会花费时间、精力去沟通协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料档案的使用效率。其次,存档的地质档案资料通常只有一份,存在借阅人管理不妥善,造成资料的遗失、损毁,给单位带来不可逆的损失。最后,纸质档案资料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资料的不断扩充,管理难度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开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是地质工作迈向数字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地质信息化的“敲门砖”。
2.2 地质资料的集成、集群化管理
早在 2009 年,国土资源部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会”上就已提出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概念。同年,上海就率先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建设,其他各省、市也相继提出。此后,地质资料集群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地质资料管理集群体系说、机制规模说和平台产品说(王永生,2011)共 3 个主要研究方向。伴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已具备了对海量地质资料加工整合的能力,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规则和管理体系,建设多元数据库,搭建共享平台,将分散的、单一流动的地质资料进行集成发布,达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化发展(于清峰等,2015)。
2.3 地质资料共享服务的必要性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谭永杰和文敏,2023),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更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以计算机、网络管理数据资源的趋向日益明显,地质资料也在时代的催动下迈向资料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张会琼等, 2021)。“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调局以大数据背景下的地质数据应用与服务为主线,提出构建地球科学 “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地质云”建设计划正式提上日程。截止目前,地质云3. 0已上线运行,完成地调局全局43家单位的互联互通,接入省级、行业、高校 30余家节点,累计发布地质资料逾千万档(高振记, 2022),初步实现全国地质行业资料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有效推动数字中国、数字政府的建设。
3 宁夏地质资料信息化现状
3.1 地质资料整体概况
宁夏地质局成立于1958年,经过地质工作者60 年来辛勤工作,在基础地质、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城市地质、生态地质等不同研究方向取得了累累硕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在长时间的地质工作中,积累了各类丰厚的地质数据和地质成果。截止2022年底,宁夏地质局全局汇聚各类地质成果资料6293档(含煤炭地质局),数据范围涉及宁夏全域及部分周边地区,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下水、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放射性地质等资料。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2017年按照甲Ⅱ级馆藏机构(省级库)的建设要求,建成宁夏地学数据中心,承担全区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职能。截止 2022 年底,中心共收集存储岩心 25736 m,岩屑 3659 袋、化探副样 155677 件、光薄片 926 片、古生物化石 10 件。在国产高分卫星数据接收管理方面,2016年经自治区政府申报国家国防科工局,依托自治区地质局遥感调查院成立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宁夏数据与应用中心”,负责全区国产高分卫星数据的管理及推广应用,累计接收各类高分数据1.1万景,服务全区各政府、事企单位 35家,提供各类高分数据产品千余景。
3.2 地质信息化建设进程
为加快推进宁夏地质信息化工作,服务宁夏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党组提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信息化战略部署。早在 2017 年,宁夏地质局对各院(图1)进行初步了解和调研,提出“局级平台院级库”的概念,计划在 5 年内,建成全局地质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全局地质成果资料、各类地质数据库的加工建设,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对外发布。
2018年,宁夏地质数据支撑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顶层方案通过地质局专家评审,全局各地勘单位开展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截止目前,全局已完成全部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累计数字化档案资料6000 余档;2019年正式开始研发建设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局级平台院级库),经2年期开发建设,完成了数据采集、管理、对外发布和查询展示等功能,实现了包括地质数据、成果资料、成果目录、专题图件、实物资料、地质科普等各类资料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共用;2021年平台新增地质资料在线借阅和项目管理、仪器设备展示功能,集成银川都市圈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银川都市圈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基于高分数据的空间规划智能监测平台等专业应用系统,平台逐步从单一数据管理走向多极应用,逐步取代部分线下地质工作。
处于数据开放共享的时代,宁夏地质局紧随时代脚步。结合自治区地质信息化现状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依托中国地调局地质云技术的优势,在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出地方特色、地质特长,强化地质行业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共享和利用,形成具有宁夏地方特色的专题服务。2020年积极与地质云开发团队对接,开展地质云省级节点建设,建成地质云·宁夏数据共享平台,部署在互联端,实现地质资料、地质科普和地质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服务。截止目前,地质云·宁夏共发布各类地质资料目录清单4000余档,专题图件 300 余幅,地质科普材料 80 余篇,展示各类地质仪器设备 118台/套,实现部分地质资料对社会公众的开放。
1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3.3 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体系构架
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采用 SOA 体系架构(图2)的设计思想,采用组件式开发技术,使彼此独立的业务组件通过Web service、JSON等耦合的通讯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业务系统。系统采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GIS 技术、对象数据库技术、微服务及SOA技术等建设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完成地质大数据共享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并开展地质大数据共享应用服务平台的数据管理、服务管理、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
系统整体构架以形成持久性的数据采集能力和有效的地质数据汇聚体系为主线,以“互联网+” 和大数据支撑平台为支撑,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为核心,建立地质大数据信息服务体系; 以安全体系、标准规范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模式与机制形成为保障,通过丰富地质数据资源和服务产品,面向行业和社会形成综合的地质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的能力。
4 存在问题
(1)纵观宁夏地质信息化发展,依旧处于起步探索发展阶段,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体现不足、智能地质调查应用程度不够、数据管理不够科学、地质资料二次开发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单位之间数据过于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难以实现数据资料的共享共用,表现出服务数字政府建设力量不足。
(2)目前全局地质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单位自有资金和部分地勘项目资金小规模、零星化开展建设,缺乏长效资金的投入,地质信息应用开发建设无法形成规模化、深度化开展工作。
(3)在推动全局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缺乏对地质信息服务数字政府建设的思路。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没有站在各行业发展前沿视角,不能精准提供地质信息、产品,解决社会发展对地质信息的需求。
5 宁夏地质信息化服务数字政府建设的思考和展望
对比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数字政府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方面优势显著,通过不断推动审批流程改革,优化流程设计,汇聚各类信息查询、数据服务于同一平台,达到了缩短业务申请、数据查询时间,提升效率目的。地质信息化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关键问题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建立“地质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用数据来说话,数据来管理、数据来创新、数据来决策的科技与创新体系。通过地质工作信息化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数字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2系统整体架构
(1)建强建实基础数据,深度开发在线化数字产品。数据是一个单位、集体或行业长时间工作成果的积累,是属于他们来之不易的“财富积累”,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立足之本。汇聚、整合全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调查等地质数据,完成所有存档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依托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立数据汇聚、管理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步推动地质数据平台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走向多元智慧检索服务。要持续深挖地质资料潜在利用价值,推动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利用(甘长福等, 2019),发挥各院、研究所专业特长,开发出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产品,建立数字产品加工推广应用体系。
(2)增强地质信息对外公开发布,实现地学知识的共享共用。依托中国地调局地质云省级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地质云·宁夏云平台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地质信息对外发布服务体系。将宁夏地质博物馆和宁夏地质资料馆作为科普工作、宣传主阵地,持续将地质数据、地质工作、地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地学科普产品,推进地学信息社会服务化,实现地学知识的大众化。以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依托,系统展示全局中心、团队建设详情,集中展示全局特色地质装备,增强地质队伍与社会公众的接触面,为地质行业和社会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地质信息服务,不断提升宁夏地质行业的社会影响和地位。
(3)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地质信息服务。2020年经过一系列深化改革,目前全局下属 9家地勘单位(除服务中心),涉及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放射性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调查、物化探调查等多个主责主业方向。要继续开展数据挖掘工作,按照“一院一专,一院一特”开展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遥感数据分发、矿山地质救援、透明宁夏、放射性资料等系统建设工作,主动开展地质信息服务农业、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继续探索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城市精细化三维地下空间结构、重点矿区三维矿体模型建设,实现地下地上、二三维一体化应用和展示。为全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全面、智能的地质数据信息服务,突出地质信息化工作服务自治区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化、运行智能化,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和会、数字生态、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宁夏地质作为保障全区资源能源安全,服务自然资源中心管理工作的排头兵,就要在地质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在地质信息数据中不断挖掘,坚持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为各行业提供准确地质信息服务,持续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打下地质信息服务基础。
1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2系统整体架构
安天浩, 张会琼, 孙紫坚, 熊靓辉, 薛陈利. 2021. 有色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实践——以地质云·北京有色节点为例[J]. 矿产勘查,12(4):1067-1072.
甘长福, 解承海, 邓其海, 王晓东, 李生发, 王健智, 王静涛, 宋学军. 2019. 地质数字信息化及资料二次开发研究在胜利沟金矿的找矿应用[J]. 矿产勘查,10(8):1809-1814.
高振记. 2022.“地质云3. 0”——国家地球科学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简介[J]. 中国地质,49(1):2.
郭昭, 郝保权. 2023.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展望[J]. 文献与数据学报,5(1):114-126.
刘瑞. 2022. 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分析——提升地质档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J]. 办公室业务,(2):135-136.
刘忠明, 张娅, 韩培光, 姚燕, 李伟东, 倪宇飞, 徐旭东, 赵婷. 2015. 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向市县延伸浅析——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J]. 资源环境与工程,29(S1):73-78.
曲延春. 2020. 数字政府建设中信息孤岛的成因及其治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5(2):125-132.
谭永杰, 文敏. 2023. 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地质调查,10(2):1-9.
王永生. 201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泽坤, 蔡德发. 2023. 破解“信息孤岛”的对策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6):139-141.
韦斯特. 2011. 数字政府[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吴建南, 陈子韬, 李哲, 张阿城. 2021. 基于“创新-理念”框架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以上海市为例[J]. 治理研究,37(6):99-111.
于清峰, 李晓东, 韩刚, 张昕. 2015.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研究——以辽宁鞍山为例[J]. 国土资源,(8):42-44.
张会琼, 白凌燕, 熊靓辉, 安天浩, 孙紫坚, 薛陈利. 2021.“地质云·北京有色”行业节点建设实践[J]. 矿产勘查,12(4):1056-1060.
张艺馨. 2022. 我国数字政府的发展现状分析[J]. 河南科技,41(11):156-158.
郑思聪. 2022. 新时期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意义[J]. 办公室业务,(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