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建设内容
doi: 10.20008/j.kckc.2024s2083
魏博微1 , 韩雨2 , 王亮3 , 邓久帅2 , 王若含2
1.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3.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北京 100089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content of green mine management system
WEI Bowei1 , HAN Yu2 , WANG Liang3 , DENG Jiushuai2 , WANG Ruohan2
1. CHN Energy Zhunneng Group Co. , Ltd. ,Ordos 010300 , China, Inner Mongolia
2. School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Being, Being 100083 , China
3. Zhongguancun Green Mine Industry Alliance, Beijing 100089 , China
摘要
目前中国大部分矿山企业是根据《绿色矿山评价指标》进行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的优化改进,极易导致此前达到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企业不满足新指标的现象出现,建立一套合适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对减少此类情况发生十分有效。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意义,其次由PDCA循环来表示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持续改进,最后基于PDCA循环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提出了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框架,并对其所包含的4个部分、17个过程内容进行了详述,为矿山企业提供了一个将绿色矿山工作融入到矿山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参考方法,助力中国绿色矿山的高质量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min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carry out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Green Min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can easily lead to the phenomenon of enterprises that have previously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not meeting the new indicators. Establishing a suitable green mine management system is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such situations.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a green mine management system. Secondly, based on the PDCA model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standards, a framework for a green mine management system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four parts and seventeen process contents of the mine management system are elaborated, providing a reference method for mining enterprises to integrate green mine work into their dail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es, Assist in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es in our country.
0 引言
根据《绿色矿山建设规范》10.1.2节的要求,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已成为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必要环节。如何建设绿色矿山,是政府部门、矿山企业、支撑单位、技术服务机构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胡婷婷等,2022王亮等, 2023a;邓久帅等;2024)。
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矿山企业应依据《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来建设绿色矿山,但由于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机构是按《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对绿色矿山进行评估的,导致各矿山企业在建设时为了追求更高的评分,会按照《绿色矿山评价指标》而非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来进行建设(王亮等,2023b)。而相关部门会根据形势要求和社会所反映的问题不断优化修改绿色矿山评价指标(王亮等,2023c)。其结果是早先通过第三方评估矿山满足不了后面根据新标准来复核,其原因主要是矿山企业并没有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要求建设起绿色矿山体系,只是按照评价指标完成了一套考卷(张永强等,2024)。
管理是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协调、分配和实施任务与活动的有序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会运用不同工具和方法,制定和实施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因此,管理体系是组织用于建立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6a)。现有的管理体系如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 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都是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标准来管理的,因此绿色矿山管理体系也应参照 ISO 标准来进行建设(刘方权,2017)。本文以 ISO 标准的要求为基础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并对其应包含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1 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意义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是指矿山企业在推进绿色矿山运营过程中,所构建并实施的一套全面、系统的规范和流程体系,涵盖了从制定绿色矿山发展方针到具体实施、目标达成、效果评审,再到持续改进的全过程,涉及组织结构的优化、规划活动的部署、职责权限的明确、管理惯例的确立、操作程序的制定、业务流程的梳理以及必要资源的配置。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意义如下: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提高了矿山企业建设运行绿色矿山的效率(孙映祥和韩亚琴,2023)。体系通过构建清晰、高效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确保了矿山运营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同与无缝对接,有效规避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重复性工作,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此外,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还依托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流程控制机制,显著提升了工作执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不仅降低了操作失误的风险,还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使得矿山企业能够在保障环境可持续性的同时,实现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推动了矿山建设的绿色化与高水平发展。体系首先设定清晰、具体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和量化指标,随后通过严格执行既定的实施计划,确保每一项绿色措施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体系还建立了一套健全、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机制,定期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进行跟踪、测量和评价。这些举措都能够帮助矿山企业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从而持续提升并稳固其绿色矿山的建设水平,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体系高度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并结合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使得矿山企业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各类潜在的内外部风险。这些风险管理措施,使企业能够提前制定应对策略,有效降低风险对日常运营和绿色矿山建设的负面影响,确保矿山活动在稳健、可控的环境中持续推进。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增强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为核心要素,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和实践,助力矿山企业实现合规经营。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矿山活动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通过这些措施,体系为矿山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显著提升了其在长期运营中的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确保了矿山活动与环境保护、社会福祉的和谐共生。
综合上所述,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体系为矿山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框架,使企业能够灵活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体系还有助于企业识别并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最终实现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愿景(吴海军和王亮,2023)。
2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2.1 PDCA循环
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是基于持续改进的,即企业通过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不断改进运营过程,以提升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PDCA 循环如图1所示。
1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 戴明(W. Edwards Deming)的最早提出。该循环由 4 个核心阶段构成:计划(Plan)、实施(Do)、检查 (Check)和处理(Action),并进一步细化为 8 个具体步骤,这些步骤是对 4 个阶段内容的详细展开与实践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b)。下面以绿色矿山建设为例来介绍 PDCA的4个阶段8个步骤。
(1)计划P阶段
计划作为绿色矿山管理的首要阶段,其核心在于确立管理的方针、明确具体目标,并规划出实现这些方针与目标的具体行动路径和措施。计划阶段细分为以下4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现状分析。首先,全面审视当前绿色矿山管理的状况,识别并记录下存在的绿色矿山相关问题。
第二步原因剖析。针对已识别的问题,深入探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改进提供方向。
第三步关键因素识别。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绿色矿山管理影响最为显著的关键因素,为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第四步措施制定与效果预估。基于前几步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形成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对实施后可能达到的效果进行合理预估。
(2)实施D阶段。
在实施阶段,仅包含一个步骤,即第五步执行已制定的计划或措施。该步骤是将计划阶段所规划的行动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各项绿色矿山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3)检查C阶段
在检查阶段,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同样仅包含一个步骤,即第六步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此步骤要求通过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以及专职检查等多种方式,对计划的实施成果进行细致评估,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逐一对比,以准确判断计划的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4)处理A阶段。
在处理阶段,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包含2个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并标准化。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结果进行梳理,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给予肯定,并将其总结成文档,进而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或管理规范,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应用和优化。
第八步识别遗留问题并反馈。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效果不显著、未达到预期要求或尚未解决的绿色矿山问题,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这些问题详细记录并列为遗留问题。随后,将这些问题反馈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作为新一轮改进的重点,确保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和进步。
2.2 PDCA循环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1)构建持续改进的坚实框架
面对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和内部需求的不断发展,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显得尤为重要。PDCA 循环恰如其分地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框架,它通过周而复始的计划制定、执行实施、效果检查与行动改进,驱动管理体系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实现逐步完善与提升。
(2)确保资源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利用
在 PDCA 循环的每一个环节,资源的合理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从计划阶段的资源需求明确,到执行阶段的资源确保到位,再到检查阶段对资源利用效果的严格评估,直至行动阶段基于评估结果的资源调整与优化,PDCA 循环确保了资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利用。
(3)提升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PDCA 循环不仅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更是一个强调管理系统性与科学性的方法论。它要求管理者在计划的制定、措施的实施、效果的检查以及问题的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这样的要求不仅提升了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更确保了其有效性,为管理体系的长期稳健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内容
基于 PDCA 循环的理念,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所制定的针对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应包含4个部分,17个过程,其框架如图2所示。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内容重点是针对绿色矿山基本内容部分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管理和提升改进,体现在设施、设备、工艺、系统的运行和升级改造、矿井改扩建以及企业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的内容。
3.1 规划
3.1.1 绿色矿山方针
绿色矿山方针是矿山企业对于建设绿色矿山所持有的愿景与核心原则的明确表达,它为企业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及设定具体目标与指标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框架。矿山企业在制定自身的绿色矿山方针时,应确保方针遵循以下关键原则:
(1)针对性:方针需紧密贴合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矿种特性、生产规模、开采方式以及影响绿色矿山建设的各种因素,确保方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持续性与协调性:方针应体现对绿色矿山持续改进的坚定承诺,并强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确保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王亮和王勇,2023)。
(3)合规性:方针必须明确企业对遵守国家关于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和其他相关要求的承诺,确保企业运营始终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4)目标导向性:方针应为建立和评审绿色矿山的具体目标与指标提供清晰的框架,指导企业围绕这些目标制定策略、分配资源,并衡量成果。
2矿山管理体系框架
(5)全员参与:方针需形成正式文件,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得到全面实施和持续维护,还应有效传达给每一位员工,激发全员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积极性。
(6)公开透明性:方针应公开可获取,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展现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决心与透明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3.1.2 绿色矿山因素
绿色矿山因素指的是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那些能够对绿色矿山建设水平产生显著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要素。为了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矿山企业应构建并维护一套系统化的程序,准确识别和及时更新这些绿色矿山因素并能够精准判定哪些因素对绿色矿山建设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为后续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设定绿色矿山目标时,矿山企业还应全面考虑那些已被识别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王亮等,2024赵震宇等,2024),绿色矿山建设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矿区分区及布局、矿区生产生活设施、矿山道路、智能矿山、矿区绿化美化、矿产资源管理、资源开采、矿物加工、矿山一般固体废弃物、矿山危险废弃物、生活垃圾、矿井水、矿物加工废水、生活污水、雨水收集、矿山噪声、矿山粉尘、矿区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表土剥离与堆存、水土保持、生态产业、生态修复监测等。如图3所示。
3.1.3 法律与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能够涵盖现行有效的所有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以及其他具有规范性的文件,同时也包括了这些法律法规后续的修订内容和补充条款。此外,它还广泛涉及了其他各类要求、产业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达成的协定,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标准、行业设计规范等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为了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合规性与可持续性,矿山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渠道和程序,用于全面识别、深入分析和及时获取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这套程序应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动态,准确理解并严格遵循各项规定,从而保障绿色矿山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3.1.4 目标和指标
绿色矿山目标是矿山企业基于绿色矿山建设愿景,所设定的具体、确定性的期望成果。这些目标不仅明确了矿山企业追求的方向和核心价值,还为企业设定了长远且战略性的发展导向。
3影响绿色矿山的因素
与之相辅相成的绿色矿山指标是对绿色矿山目标进行具体量化或可度量的标准。它们以数字、比例、百分比等直观形式,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精确测量,从而评估工作的有效性、进展是否顺利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成果。绿色矿山指标是判断工作绩效、衡量建设效果的重要依据。
绿色矿山目标和指标的设定,必须紧密围绕绿色矿山方针展开,并充分体现企业对持续改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坚定承诺。以矿区噪声排放这一绿色矿山影响因素为例,企业可以设定“噪声达标”作为绿色矿山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具体的量化指标,如“白天噪声不超过60分贝,夜间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以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在噪声控制方面取得实效。
3.1.5 绿色矿山管理方案
矿山企业应精心制定并持续维护一套绿色矿山管理方案,该方案需紧密围绕绿色矿山的目标和指标展开,明确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的具体时间安排、实施路径、所需资源配置、监测机制及评估方法,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方案的执行与监督,以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
3.2 实施与运行
3.2.1 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是组织内部各部门与人员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通过有效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紧密合作的结构体系。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机构能够确保各项任务得到顺利且有效地执行。管理职责则是指组织机构中各级管理人员所需承担的具体任务与责任,它全面涵盖了规划制定、组织架构设计、领导指引以及过程控制等核心管理功能。
在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营中,矿山企业必须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先进技术以及必要的财力保障。对于负责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部门或个人,企业应明确其在体系建立、实施及持续维护中的具体作用、职责范围与权限分配,并将这些信息以文件形式明确记录,确保在组织内部得到广泛公布与有效传达。
3.2.2 培训、意识与能力
矿山企业应全面评估并确定与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培训需求,确保所有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人员都能接受必要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每位员工都深刻具备绿色矿山意识,并熟练掌握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理解并认同绿色矿山方针、程序以及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明确遵循这些规定对于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
(2)明确各自在日常工作中与绿色矿山建设紧密相关的任务,以及个人工作如何对绿色矿山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绿色矿山方针和程序,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高效开展工作,同时明确自身在应急准备与响应方面的具体职责和作用;
(4)清晰认识偏离规定运行程序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增强风险意识,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3.2.3 信息交流
矿山企业应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以确保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顺畅地进行内部信息交流,并有效处理与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外部信息。这一信息交流程序的建立,旨在明确传达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坚定承诺,妥善处理与绿色矿山相关的各类问题和关系,同时不断提升员工对绿色矿山方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在必要时,该机制还应能够及时向内部和外部相关方准确通报绿色矿山的相关数据和企业承诺。
信息交流的内容应全面涵盖与绿色矿山建设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相关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要求、负责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调整及人员任免等重要事项、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类监测结果和数据。通过这些信息的及时、准确交流,为绿色矿山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4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文件
矿山企业应采用书面或电子形式,系统建立并持续维护一套详细描述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文档体系,同时确保员工能够便捷地查询相关文件。这套文档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3大类别。
绿色矿山管理手册作为体系的顶层文件,旨在明确阐述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方针,并全面描述其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架构与内容。它是一份具有指导性和纲领性的重要文档,记录了组织内部的管理政策、准则和核心流程,为规范和管理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绿色矿山程序文件则位于管理手册之下,是体系中的第二层文件。它详细规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是管理手册原则性和纲领性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程序文件为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确保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绿色矿山作业指导书则是体系文件的最底层,它直接指导员工如何执行某一具体过程或活动。作为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对上层文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确保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各项任务,从而推动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3.2.5 文件管理
矿山企业应制定、实施文件控制程序并全面管理绿色矿山所需的所有文件,并确保满足以下关键要求:
(1)文件编号与审批:每份文件均应被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以确保其可追溯性。同时,文件在编制完成后,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流程,包括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字,以确保文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定期评审与修订:组织应定期对文件进行全面评审,以评估其是否仍然符合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修订,并由授权人员对修订后的文件进行再次确认,以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3)关键岗位文件获取:对于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至关重要的岗位,组织应确保这些岗位的员工能够随时获取到相关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以便他们准确理解和执行管理体系的要求。
(4)失效文件处理:一旦文件失效,组织应立即采取行动,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该文件,或者通过加盖“作废”印章、从电子系统中删除等方式,防止其被误用。
(5)失效文件保存与标识:对于因特定原因需要保留的失效文件,组织应明确进行标识,以区分其与有效文件的区别,并妥善保存,避免造成混淆或误用。
3.2.6 运行控制
矿山企业应依据其制定的绿色矿山方针、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指标,严格遵循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全面开展与绿色矿山建设紧密相关的各项运行活动和操作。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控制,矿山企业还应制定详尽的运行控制程序。该程序应特别关注那些容易偏离预定轨道或出现错误的活动,明确规定这些活动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以及必须遵循的具体要求和运行标准,从而确保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减少偏差和错误的发生。
此外,矿山企业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程序,以确保其运营活动能够符合政府及相关机构提出的各项要求、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这套管理程序应涵盖与政府及相关机构沟通、报告、审批、监管等各个环节,确保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能够与政府及相关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的实现。
3.2.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矿山企业应全面识别并评估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这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意外的泄漏或事故性溢出、污染控制设备的失灵或损坏、特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等。针对这些潜在风险,企业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以预防或减少这些事故或紧急情况对绿色矿山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矿山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并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影响。同时,企业还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程序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故或紧急情况。
3.3 检查和纠正措施
3.3.1 监测
矿山企业要定期对可能影响绿色矿山运营及活动的关键指标实施例行监测,特别是要详细记录绿色矿山绩效、相关操作控制措施,以及评估组织对于绿色矿山设定目标与指标的达成情况。
监测工作需全面覆盖污染预防、能源节约与减排等关键环境要素的控制效果与成就,包括但不限于废水排放的各项指标监测、节能措施的执行效果测量,以及对绿色矿山管理方案执行进度和过程控制效果的常规监控。同时,确保遵循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监测与测量。
此外,所有用于监测的设备必须定期校准且得到良好维护,校准与维护的记录需按照既定的程序文件要求严格保存,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2 不符合项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矿山企业应明确划分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并调查不符合项,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影响,并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不符合项可能涉及内部信息交流不畅、程序指导缺失或存在缺陷、设备故障或维护不足、员工培训不充分、资源保障缺乏、对相关要求理解不准确或完全不了解,以及违反程序要求和规定等多方面内容。
3.3.3 记录
矿山企业应确保所有与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记录均被赋予唯一性编号,以便有效标识、保存、处置。这些记录应全面涵盖培训活动、日常运行状况、审核及评审结果等关键信息,且需字迹清晰、标识明确,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同时,矿山企业需制定并执行记录保存管理制度,对一定时期内的绿色矿山记录进行妥善保存,确保记录易于检索、避免损坏、变质或丢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且做好相应记录管理。
3.3.4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审核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系统化的评价过程,旨在判断组织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是否遵循既定的审核准则,并将评价结果形成文件。该审核的核心目的在于评估绿色矿山管理体系是否契合管理工作计划、相关标准及要求,并确认该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持续维护。矿山企业在制定审核方案(含时间表)时,应充分考虑各项活动对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性及以往审核结果,确保审核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审核程序需明确审核范围、执行频次、采用方法,以及审核实施与结果报告的具体职责与要求,以确保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4 管理评审
矿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对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评审,以验证并确保该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运行有效性。评审过程需系统收集并分析关键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为此,应制定详细的管理评审计划,并确保评审工作的全过程得到文档化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广泛涵盖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过往的运行成效、内外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合规义务的最新变动、绿色矿山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潜在机遇、绿色矿山目标及指标的达成情况、资源配置的充足性,以及持续改进的策略与措施。
评审活动结束后,应编制管理评审报告作为输出,该报告应基于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审核结果、绿色矿山建设的动态变化,以及对持续改进的坚定承诺,明确指出可能需要调整或优化的方针、目标,以及绿色矿山管理体系中的其他关键要素,以推动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4 结束语
本文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要求,结合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与《绿色矿山评价指标》,提出了高效、可持续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它由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4大核心部分及其细分的17个过程,是解决保持绿色矿山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的解决方案。
该体系不仅关注设施升级、工艺优化、环境监测等关键因素,还重视法律法规的遵循、目标指标的量化管理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其实施不仅能提升矿山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还能在保障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严格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矿山企业需不断优化管理体系,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完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企业不仅能增强竞争力,还能在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共同推动矿业行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总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矿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
1PDCA循环
2矿山管理体系框架
3影响绿色矿山的因素
邓久帅, 王亮, 王若含. 2024. 绿色矿山资源与环境平衡体系研究: 资源平衡篇[J]. 绿色矿山,2(2):130-135.
胡婷婷, 王亮, 邓久帅. 2022.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矿山建设路径研究[J]. 现代矿业,38(2):246-248,254.
刘方权. 2017. 推进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成功实践经验[J]. 中国水泥,(2):114-116.
孙映祥, 韩亚琴. 2023. HSE管理体系对绿色矿山建设管理的启示[J]. 自然资源情报,(5):14-19.
吴海军, 王亮. 2023. 浅析绿色矿山建设关键点[J]. 采矿技术,23(1):202-204.
王亮, 邓久帅, 王若含. 2023a. 绿色矿山科学内涵的演进与重构[J]. 绿色矿山,1(1):178-185.
王亮, 王勇, 那庆. 2023b. 建设“一体系五平衡”模式, 推进绿色高质量矿山建设[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75(3):1-4.
王亮, 胡婷婷, 邓久帅. 2023c.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实践研究[J]. 现代矿业,39(1):255-260.
王亮, 王勇. 2023. 从生态环境修复角度浅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J]. 绿色矿冶,39(6):68-73.
王亮, 邓久帅, 李文涛, 王若含. 2024. 浅谈绿色矿山规划任务要点[J]. 绿色矿冶,40(3):20-25.
张永强, 王亮, 苏海霞, 杨有缘. 2024. 绿色矿山建设的制约性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 绿色矿冶,40(2):14-17,40.
赵震宇, 王亮, 韩雨, 王若含. 2024. 浅谈绿色矿山设计技术要点研究[J]. 绿色矿冶,40(5):9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6a. 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6b.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